《杂文奇谈》转载请注明来源:全本迷quanbenmi.com
法兰西战役分析
一、战略层面
(一)德国
德国采用“曼施坦因计划”,此计划是对传统军事战略的大胆创新。其核心在于摒弃了一战时期的施里芬计划那种较为刻板的两翼包抄模式,而是将主力集中于阿登山区进行突破。阿登山区地势复杂,森林茂密且道路状况不佳,在法国人的认知里,这里不适合大规模装甲部队的行军与作战,因而防御相对薄弱。德军正是利用了这一心理盲点,集结了包括
10
个装甲师和
6
个摩托化师在内的强大突击力量。其战略意图十分明确,即绕过法国精心构筑的马奇诺防线,从防御的薄弱环节切入,然后直插英吉利海峡,将盟军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部队进行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这样一来,德军能够避免在坚固防线前陷入正面强攻和持久消耗战,充分发挥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和突然性,以最快速度瓦解盟军的抵抗意志,瘫痪其指挥体系,为后续的全面征服创造条件。
(二)法国
法国的战略则显得较为保守和僵化。他们主要依托马奇诺防线进行防御部署,这条防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从瑞士边境一直延伸到比利时边境。法国人认为这条防线坚不可摧,足以抵挡德军的进攻,于是将大量的兵力和资源都集中在防线及其后方。在他们的战略构想中,马奇诺防线将成为德军西进的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法国军队只需在防线后严阵以待,便可挫败德军的进攻。同时,法国还寄希望于与英国等盟军的协同作战,在北部边境与比利时军队共同构建防线,以抵御德军从比利时方向的进攻。然而,这种战略忽视了现代战争中机动力量的巨大作用,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德军可能采取的新战术和突破方向,导致在战争初期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
二、参战兵力
(一)德国
德国为了这场战役可谓是倾巢而出,共投入了
136
个师,总兵力约达
300
万人。其中,装甲师和摩托化师作为其突击力量的核心,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这些部队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在战争理念和战术运用上都处于当时的领先水平。德军的兵力部署充分体现了“曼施坦因计划”的要点,以
a
集团军群为主力,穿越阿登山区实施中央突破,b
集团军群则在北部向荷兰、比利时展开进攻,吸引盟军主力北上,从而为
a
集团军群的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二)法国
法国动员了
94
个师,约
220
万人,加上英国远征军
10
个师以及比利时、荷兰等国的部分军队。从兵力数量上看,盟军并不处于绝对劣势。然而,法国军队的部署存在诸多问题。大量部队被束缚在马奇诺防线内,无法及时对德军的突破进行有效的机动支援。而且,盟军之间的协同作战机制不够完善,在面对德军的突然袭击时,难以迅速形成统一而有效的抵抗力量。
三、武器装备
(一)德国
-
坦克:
-
三号坦克:全重约
20
吨,车长
5.52
米,宽
2.95
米,高
2.5
米。装备一门
37
毫米或
50
毫米火炮(后期换装),最大速度
40
千米/小时,装甲厚度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在大夏窃神权》《[足球]安东绿茵日记》《买活》《她是S级哨兵们的白月光圣女》《洞中避难所》《封神:开局被抽龙筋》《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转生哥布林,但母亲是白毛精灵?》《帝皇的告死天使》【华为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