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家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迷quanbenm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走了几条侧街后,马车就进入了正街,周围也更加热闹了。
商华没有掀开窗纱,却也隐约看得到外面的繁华,逛街游乐的人脸上都有着闲适的笑容,让她的心也跟着轻松了些。
放空脑子,暂时不想《仓颉篇》和拼音,也不想大姐给她讲的各家姻亲好友,只把自己融入到这个闲适的氛围中。
马车不急不缓地走过了几条街,商华杯子中的茶也续了第二盏,她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北城的竹简铺子。
和热闹的主街不一样,这条街道要清净一些,周围也有不少青衿男子,但言谈的声音要平和了许多。
一下马车,商华就看到了三开的木门上了匾额——缀简成编,倒是简单易懂。
“周业见过主人。”一个清瘦的男子快步出来见礼。
商华颔首:“不用多礼,先带我看看铺子。”
一行人走进去了,周围很多不自觉慢下步子的人才回过神:“那是哪家贵女?”
“看那掌柜的神色,当是礼官大夫陈家的贵女。”有了解铺子底细的人小声嘀咕了一句。
四周的人立马记在了心里,思索着想什么办法打听一下。
商华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她正跟着掌柜在铺子里转。
“这些都是晾晒、烘烤好的简片。”掌柜指着各种型号的竹片道。
商华仔细翻看了一下:“都是空白竹简?没考虑过刻一些书籍来售卖?”
刻书?掌柜愣了一下:贵重书籍都是各家珍藏的,不珍贵的那些贵人也用不上啊?
“可以刻几本简单的《仓颉篇》、《爰历》之类的基础书籍放到这里看看。”
掌柜点头:“好,我稍后就去城西找些儒士来刻。”
“要专门找儒士?”商华蹙眉。
周业点头:“恐怕只有少数城西的儒士愿意为了工钱屈就。”
“算了,这事儿之后再说吧。”商华暂时放下这事儿,想着等她的字不算太差的时候就刻几本放过来。
看完了前院,一行人又走进后院。
前院已经算是宽敞的了,但后院比前院又大了几倍,放着几十个高大的架子,每个架子的两边都放着一两指宽的青色长竹块,还有雇工在其间翻动。
继续往后,是雇工在烘烤、截片,最后面还有人在仔细打磨。
商华看完只有一个感受:每一片竹简都来之不易!
“看大家都这么忙,竹简生意不错?”
掌柜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了“这边离国子学不远,每日进项有二三十贯。”
那是不少了,要知道京城里一双木屐也才几文钱。
“这是铺子里的帐册。”掌控又拿出一卷竹简递给她。
商华打开一看,上面凌乱地刻着一些数字符号,比她脑海里的阿拉伯数字复杂了一些,也比《仓颉篇》的数字简单了很多,好在这些她在魏家也是见过的,所以这帐册也能看懂,在心里换算成阿拉伯数字一算,确实是三十贯左右。
“我看上面的开支只有雇工的米粮钱,竹子不需要花销吗?”商华看着帐册上极低的支出,有些讶异。
掌柜恭身道:“我们陈家在京郊有一大片竹林,所以竹子不需要花费。”
有竹林,难怪这些日子府里的菜谱里有竹笋和竹荪。
将周、吴、郑三家的活儿安排好了,商华又叮嘱掌柜道:“若是有落魄缺钱的读书人愿意做工的话,铺子里可以留他们帮忙刻书。”
掌柜见她又提了这话,便将这事记在心里了。
虽然读书人精贵,但京城毕竟是国都,从各地赶来求权势富贵的读书人也不少,他们大多都会再三受挫,最后耗尽家资灰溜溜地离开,真要长期留心,肯定能找得到。
最后看时间不早了,商华才带着人一起回府。
周吴郑三家虽然名义上是安排到竹简铺子里,但里面的仆役、雇工并不缺,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先跟着商华学好拼音。
第二天,商华教了姐妹们声母、韵母过后,就提前离开了府邸,这次,她身边只带了白芷和青姑。
从北郊到皇城要经过永宁街,她便没在别处多逛,直接上了永宁街最好的酒楼。
“姑娘就三位?”小二热情地招呼,“是约了人吗?”
商华看了看热闹的大堂:“找个安静些的地方,上些茶点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