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迷quanbenm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幸好现在天不冷,我家的池子为了看鱼挖得也浅,最深的地方水也差不多才到我脖子,周姐姐今天这裙子好看。”又林打量一下周榭,她穿着杏红的衫子,头上还簪了两枚小珠花。江南水乡的姑娘,不管眉眼生得如何,大多都皮肤细白,稍一雕琢,便显露出动人来。
周榭小声问:“我眼睛不红吧?”昨晚上她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把会背的诗都在心里过了一遍。
又林仔细看一眼:“不红,挺好的。”
车到霍家门口,霍家的婆子撑着伞在门口接人。周榭来过几次,又林还是头回来霍家,霍家是做丝绸生意起家的,人口多,排场大,而且家中的下人穿着也与别家不同。当然了,他家缺什么也不缺绸缎布匹。听说有一年因为仓顶漏水,一批绸布都给泡得花了色没法儿卖了,索性都又加料染了染,给家里下人裁衣裳了。他家下人们那两年的衣裳全是那布做的——可见霍家人算盘打得多么精刮,总是能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
所以今天这个诗会能开成什么样,又林心里有谱。果然不出所料,摆的那莲蓬、菱角,梨子,全是霍家庄子上出产的,还有自家蒸的点心糕饼,大概这一天最费钱的就是喝的茶了。倒是新茶,色清味雅,但是来的客人都是小姑娘,个个肚量跟小鸟儿似的,总共也喝不了他家几片茶叶。
霍巧蓉姑娘眼睛细小,脸盘儿圆润,这倒是很得年长人喜欢的长相,据说非常有福。象又林这副小身板儿就不行了,既黑又瘦,跟豆芽菜似的。其实她自己也很注意,没怎么晒过太阳,东西也不少吃,一天三餐,中间有零嘴,晚上有时候还加一顿夜宵——许是运动量太大了,所以肉长不出来。
小姑娘们叽叽喳喳的和一群小鸟一样,霍家请了六七位客人,但是主客还没有到。
那位新迁回来的石姑娘,大家都很好奇。她们平时生活闭塞,能来一位新伙伴,是一件很值得兴奋的事。这里头,霍巧蓉已经见过石姑娘了,众人向她打听,她却卖起关子来,象大人一样很矜持的说:“到时候大家就知道了,我怕我一说,你们回来又说我形容的一点儿都不象。”
其它人更是心痒难耐了。有人就猜测:“石家老爷既然是领过兵打过仗的,那石姑娘可能看起来英姿飒爽,象书上写的花木兰那样?”
有人反驳:“那不一定,王芷儿他爹那样富态,她长得跟小麻雀一样。”
王芷儿也在,被人当面这么说,顿时涨红了脸。周榭心地最好,忙打圆场:“看你们说的。芷儿还小呢,又林妹子也小,过两年都会长高的。”
王芷儿很感激的看了周榭一眼,然后再看看李又林,和自己一样,坐在那儿比别人也矮一头,顿时觉得自己有了同盟。没过一会儿,她就趁着大家起身看花的功夫,坐到李又林旁边了。
石姑娘很快也来了,因为大家太过心急和期待,纷纷要到门口去迎她,做主人的霍巧蓉既不好拦阻,自己也在屋里坐不住,于是一起都出去了。
大家纯粹象是把石姑娘当成了一件至于稀罕的新鲜事,这热度大概见上两三回面之后才会消退。
石家新搬来,原来的马车是北方样式,车身横宽,十分大气。但于江镇的巷子多,又窄,石家的马车到了巷口就进不来了,石姑娘只能下了车走过来。她旁边有人扶着她一只手,大概是怕地滑她走不稳。
又林敏感地察觉到——石姑娘居然是裹了脚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