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 (第1/2页)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加书签

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迷quanbenm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里就是齐文王的陵墓,虽然齐文王只是藩王,但太宗破格让其以帝王之礼下葬。”

正午,在北方炎热无比的时候,朱观楼他们正在安静听着一个青年导游的讲述。

青年导游的身高不是很高,长的不算英俊,但是很精神,脸上带着笑意,很容易让人亲近,所以四周的旅客都围在了他的身边。

“文王陵墓里有什么?”

忽的,一个穿着圆领袍的小孩子提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在朱观楼听来有些大不敬,但对于爱看热闹的百姓来说,他们却都十分好奇。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青年却笑了笑:“几具战马的骸骨,还有一身甲胄,一些家具和兵器。”

“文王下葬的时候是简葬,当年“武狩之变”的时候,叛军势大,逆太子无法节制,因此有人来天寿山把地表明楼的许多礼器都偷走了。”

“到世祖武皇帝这里的时候,有的人也想来拿,结果被人拦住了。”

“拦住的人说了,世祖武皇帝旁边是齐文王的陵墓,齐文王对百姓和我们当兵的很好,我们要是拿了就是对不起良心,所以这两个陵墓地表明楼的礼器才幸免于难。”

“大家现在看到的文王陵礼器,都是从二百多年前传下来的。”

说到这里,青年导游带着众人走到了文王陵前的一块石碑前介绍道:“这是太宗年间立下的圣德碑,记载了齐文王的一生。”

说着,青年导游从齐文王的一生开始讲述,例如十岁扶兄继位,十二岁率军平叛,十五岁组织复辽之役,十六岁北伐河套,十七岁……

这一切的一切让人听着感觉是天方夜谭,而朱观楼交好的同窗也不免啧舌:

“我十二岁的时候还在和我娘要生活费呢……”

“你怎么敢拿自己和文王比?”朱观楼哭笑不得,旁边的同窗也咧嘴一笑:“那倒也是。”

二人说话间,他们的教习上前和青年导游讨论了片刻,随后带着青年导游走了过来:

“同学们,咏芝导游接下来会带我们去天阁和长城游览。”

“诸位好,鄙人咏芝……”咏芝作揖行礼,齐国学子也纷纷作揖回礼。

进入武宁年间,伴随着电脑、网络、网络实名制出现,大明宗藩境内掀起了称字称号不称姓名的风气,因此外出往往报自号和表字,只有在工作读书的地方才会直呼其名。

因此对于咏芝的称呼,朱观楼他们也没有多想。

他们在咏芝的带领下走过了天寿山的所有皇陵,随后乘坐景区门口租借的大巴车前往北边的长城。

在车上,咏芝将自己的电脑连接了客车的电视,用文字和图片介绍着大明的风土人情和物价。

这样万全的准备让朱观楼不免好奇道:“咏芝导游已经毕业了?”

“没有……”咏芝笑了笑,对众人解释道:

“我家里时代务农,虽然算是富农,但供我读书也比较困难,因此我大一来到北京开始,每个假期就来兼职导游。”

“咏芝导游是哪里人?”有人冒昧询问,咏芝也不生气,心平气和的解释:“湖广的。”

说话间,咏芝又开始介绍起了大明的风土人情,以及学子们所去景区的正常物价。

“在长城景区,一瓶矿泉水是五文,正常城市购买是两文,吃的东西也偏贵,所以等会去了长城之后,在去天阁的路上,我们可以在开原县吃点东西。”

“好贵……”听到咏芝的话,朱观楼的同窗忍不住开口,而咏芝也解释道:

“国朝和齐国不一样,我记得齐国是房屋包分配,工作包分配,翰林与博士包学费对吧?”

“国朝这边不是,房屋需要自己购买,工作需要自己找,国家只负责十五年义务教育和每个学期的补助津贴。”

“加上人口需求大,紧邻诸国,因此物价比起齐国略高些。”

“咏芝学兄去过齐国吗?”朱观楼好奇询问,咏芝却摇了摇头:

“想去看看文王待过地方的风采,但一直无缘。”

“国朝的学期补贴和齐国一样吗?是多少?”一些学子好奇询问。

“小学一两,中学二两,大学每学期三千文,也就是三明两,差不多够一个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

咏芝解释着,随后也反问:“齐国呢?”

“我们?”学子们看了看,然后挠了挠头:“我们是小学二两,中学四两,大学六两。”

“而且我们物价好像比你们的便宜,教习说这是均产制的好处,可以让齐国百姓享受高福利。”

“嗯……”咏芝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均产制度确实不错,至少少了许多争斗。”

咏芝的话让车上的人不知道说些什么,因为他们都清楚,大明由于分配问题,社会上的民怨不在少数。

相比较之下,齐国虽然也有过多次分配问题,但都能被齐王发动百姓及时纠正。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家兄朱由校》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全本迷只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说《家兄朱由校》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家兄朱由校》最新章节。
玄天宗修行记事
玄天宗修行记事

生在修真界玄门第一大宗玄天宗领地父母都是宗门弟子这算什么?这不就是相当于投胎清华学区房,爹妈还是校职工?Easy模式开启,人生还不随她浪!

枯泽 连载 10万字

苟在明末当宗室
苟在明末当宗室

朱慎锥来到大明成了宗室宗室实在不好混,俸禄克扣还要拖欠,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更要命萨尔浒明军大败,万历也没多少活头了,乱世将至,躺平就是死,总得搏一搏吧?

夜深 连载 257万字

临安不夜侯
临安不夜侯

“杨沅请秦相赴死!”“你有什么凭据指称本相有罪?”“莫须有!”有求传媒的杨沅误入南宋临安。本想重操旧业,做古代危机公关第一人,却不想竟开疆拓土,并夏融金,弄潮天下,我为天子!

月关 连载 197万字

重生美人手册
重生美人手册

她在花骨朵般的年华不小心就挂了,挂便挂吧,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她的好父亲逆天改命,她又活过来了,人生境遇真是爽歪歪!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偏要做那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勇猛的女汉子也有柔软的一面,梦想着有男子踏着五彩祥云来娶她,不管是阿猫阿狗,她都嫁了。不曾想梦想变成现实,她掷下豪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乱世中血腥杀戮的故事在男女互诉衷肠中渐行渐远,多了三分柔情、七分缱绻。(本文甜宠,男强女强,联

谷扇 连载 47万字

娇妾(春染绣榻)
娇妾(春染绣榻)

中山王府内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既有出身王府的王妃魏氏,又有老王妃娘家侄女李侧妃,还有淸倌儿出身极得中山王宠爱的白姨娘,更有跃跃欲试准备分宠的若干通房。初入中山王府的贺兰春发现,都说侧妃不易做,她这顶着前朝女帝侄孙女身份嫁进中山王府的侧妃更是难上加难。内容可以解读为《都说我是红颜祸水怎么办》《姑祖母太彪悍给我留下了后患》《她是一个野心家,然后才是一个女人》爽文,宅斗,宫斗,权谋,不可考究架空文,只愿

凤子君 连载 35万字

靖难攻略
靖难攻略

洪武之治还未过去,南北之分还未平息。朱高煦瞧着站在自己对面不可逾越的朱元璋,又看了看他身后的那群人……威震西北的西宁侯宋晟,从南打到北的武定侯郭英,捕鱼儿海之役前锋的长兴侯耿炳文,剿灭月鲁帖木儿,翻越高黎贡山大杀四方的猛将瞿能,辽东三头怪的杨文、吴高、平安……还有远征屈裂连河的骠骑大将军俞通渊,都督何福,以及皮笑肉不笑,瞅着自己脖子在暗地里磨刀的朱允炆。嗯……朱高煦眉头一皱,想要退至老爹身后,然而

北城二千 历史 连载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大中四年,牛李党争彻底落幕,大中之治势头凶猛。河陇之地,异族争雄,成王败寇。齐鲁的王仙芝还在倒卖私盐,黄巢还在证明考进长安轻而易举。这一年,在那众人所遗忘的西陲之地,一支兵马抓住机会,异军突起。脱胡服,换汉冠,沙洲军民高呼大唐万岁。有人意气风发,挥师向东,眼底充斥希望。也有人心知未来,谋求自立自强。刘继隆:“非我不忠,乃唐不义”

北城二千 历史 连载

[历史] 明风万里 石头比较多
[历史] 战国修罗传 御宅烟魔
[历史] 医入白蛇 杏林庸医
[历史] 江东幼虎 胜年
[历史] 汉室可兴 长歌行路难
[历史] 乱世妖娆王 双子山
[历史] 大明之帝国再起 黑云长剑
[历史] 明末龙腾 风再起时
[历史] 重生明末当皇帝 夏烽原
[历史] 大唐国妖 毙稿
[历史] 三流书童 LF无名
[历史] 无赖帝师 天舞野望
[历史] 大明小官人 青田先生
[历史] 大汉昌邑王 南柯子子
[历史] 回到明朝当太子 淡墨青衫.QD
[历史] 异域人生 西北苍狼
[历史] 乌衣天下 南明鲤火
[历史] 五代十国一儒生 远征士兵
[历史] 三国云飞扬 燕云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全本迷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全本迷

本页面更新于2024-09-16 18: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