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公主》转载请注明来源:全本迷quanbenmi.com
红日高悬,宣正殿后殿。
高德正指挥着宫人摆膳,皇帝午睡刚醒,睡眼惺忪坐到位置上,定睛一看,笑了:“你这老狗,又弄什么刁巧?”
只见桌案上摆着一碗粗陋的浇头面,小葱切得也有长有短,给皇帝上这样水平的午膳,御膳房怕是集体想上吊。旁边配的精致小菜才是御膳房该有的水准。即便杯盘碗碟摆了一桌,让皇帝中午就吃一碗面也太寒酸了些。
不过,如高德了解皇帝一样,皇帝也知道高德不会平白发疯,笑问一句。
高德躬身,笑道:“回陛下,这是二公主殿下亲手做的呢。昨日二公主和九皇子殿下在庄子上带回的面粉。”
“景华呢?怎不来?”
皇帝想起来甲士报上来的折子,两个孩子居然学农人除草,累得小九现在还在庆云宫躺着。这面粉的来历他也知道,两个儿女总共挣了一碗面粉,还给他带半碗回来。这样的孝心,比什么珍宝都让皇帝开心。
“御膳房烟熏火燎的,二公主回宫换洗后再来觐见。”
“真是她亲手做的?”
皇帝惊讶问道。不是皇帝听不懂话,而是宫里高位娘娘、皇子公主们的所谓亲手通常是锦上添花。绣娘把衣裳做好,娘娘们收针就算亲自给陛下做的衣裳。厨子把饭菜做好,公主皇子把菜品盛到盘子里,那就是亲手。皇帝再看看面前这粗陋的面条,心想也只有公主做出这种菜色,下面人才敢送上来。
皇帝也不嫌弃粗陋了,就着小菜吃了这碗面条。滋味不如往常御膳,但皇帝还是吃得干干净净。皇帝幼年也跟着太/祖、太宗上过战场,虽说他上战场的时候,天下局势明朗,趋于大定,可行军艰苦,皇帝也是知道的。
皇帝享受完儿女的孝心,又把甲士递上来的折子重新翻出来看。当初一扫而过没放在心上,原来“亲制”二字并非虚言。
皇帝心中感叹,叫人宣了二公主过来。
拉着女儿的手看,发现上面有细小伤口,皇帝的心如同泡在温水里,半响才长长叹息,“以后不许这样了。”
“朝臣们替儿臣把弘文馆的先生都过了一遍筛,自然不出去了。”
景华笑着依偎在皇帝身边。
“古灵精怪~”
………………………………
皇帝欣赏自家儿女的巧思,弘文馆的先生可不赞同。
九皇子第一日到弘文馆上学,胡庸没推给下面讲官,亲自出面应对。
一堂课上,九皇子被叫起来回答问题好几次,程度由浅至深,等到九皇子答不出来的时候,还要继续问。
九皇子并不是胆小懦弱的人,面对师长也敢质疑:“胡师傅,我不知道。我年龄尚幼,还没学到这里。”
胡庸一噎,既然九皇子这么说,他继续问,那就是刁难了。平常孩子面对师长提问战战兢兢,遇到不会的只羞愧难堪,九皇子不是普通孩子,居然就这么坦荡荡说出来。
胡庸放弃刁难人,九皇子可不回避问题,下课之后,七皇子八皇子围在新入学的九皇子身边安慰他,是个人都看得出来胡师傅有意刁难,别欺负他们年纪小。
九皇子不走寻常路,歪头问道:“胡师傅考校我比七弟、八弟多,肯定更喜欢我。”
七皇子和八皇子对视一眼,决定不与傻子九弟计较,七皇子转移话题道:“你的伴读还没来吗?”
“不知父皇给我选了谁。不过没事儿,弘文馆的师父不会乱罚人,我瞧胡师傅就很和气嘛,不用伴读替我挨打。”
七皇子学着大人拍拍他的肩膀,沉重叹息:傻孩子~
胡庸在值房也听闻了七皇子的大论,同房的讲官挤眉弄眼问道:“不才兄对九皇子青眼有加,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胡庸气得吹胡子,不理会同僚调侃,等同僚都去上课了,利用齐家班总师傅的权利,把九皇子单独叫了出来。
九皇子被开小灶也不怕人,仿佛看不见胡庸黑锅底一样的脸色,笑嘻嘻给胡庸倒茶。唬得胡庸连忙站起接过,他们虽担了师父的实职,可毕竟不是正经拜师。再说,天潢贵胄的学生,能以平常人论吗?
九皇子见吓着胡庸,也不坚持,笑嘻嘻给自己倒了一杯热茶端着暖手,弘文馆的茶不如庆云宫,他虽吃的了下田锄草的苦,可也不是自虐狂。
“胡先生瞧我不周正,可是因为外面查证先生们的流言。唉,若是为了这事儿,先生确实误会我了。我只是想出宫见识民风民情,奈何年纪小,父亲姐姐都不让,无奈只能想出这个借口。也是我年纪小想的不够周全,让先生们平白遭殃。胡先生细想,这些日子,我可有查过或者派人查过先生们?都是捕风捉影的谣言,流言猛于虎,古人诚不欺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简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迷quanbenm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