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晋府难安 (第1/2页)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加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全本迷】地址:quanbenmi.com

第88章

晋府难安

“铛…铛…铛……”

清晨,伴随着长江潮起潮落,七月十六如期而至。

与往常一般,百姓们各自在晨钟作响后起居工作,不同的是,今日的街头多了许多早起的贡生。

往日在内城都很难看到几个的贡生,如今却成群结队的前往外城,而他们的目标,则是坐落在城南的大教场。

花费两个时辰的时间,许多贡生如期而至,而摆在他们面前的,便是坐在高台上的皇帝、太孙,及一个他们并不熟悉的少年人。

“真多啊……”

高台上,身着绯色圆领袍的朱高煦俯瞰台下上万贡生,心里不免有几分渴望。

在遭遇元末战乱后的洪武朝,百姓识字率可以说极为低下,而上万懂文识字的贡生代表着什么,朱高煦比任何人都明白。

这上万贡生,不论丢到哪朝哪代,甚至丢到后世,那也是极有才学之人。

如果能将他们施展于一省之地,恐怕能极大促进当地的人文教育。

“咚——”

在朱高煦遐想的时候,大教场的鼓声将他拉回了现实,而朱元璋也站了起来。

他走到高台前,站着对上万贡生一字一句开口道:“耕稼,衣食之源,民生之所资。”

“如今天下各地时有旱涝,不可不备……”

朱元璋一边说,高台下的百余名力士异口同声传话,这群人都是经过训练之人,读得懂唇语,能将朱元璋的原话传达到大教场上所有贡生的耳内。

因为有着这样的人,朱元璋才可以放心继续说下去:

“我每令有司修治水利,而有司不以时奉行,致令民受其患。”

“今日,遣汝等往各郡县,集吏民乘农隙相度其宜。”

“凡陂塘湖堰,可储蓄以备干旱宣泄、以防霖潦的,皆宜因其地势修治,勿妄兴工役掊克吾民。”

朱元璋说完,此话由力士传达,而后大教场上的诸多躬身便先后躬身作揖高呼:“万岁。”

在朱元璋身后,此刻的朱高煦略微张着嘴,脸上有几分错愕。

他没曾想到,朱元璋居然将上万贡生派往地方,只为让他们帮助地方百姓修建陂塘湖堰等水利工程。

这样的做法,在许多人看来是极大的浪费,但朱高煦却很清楚,如果朱元璋再不这么做,北方和南方只会越来越分割。

他从前身的记忆里能看到北方的情况,由于红巾军和元军交战地区主要在北方,因此除山东、山西以外的各省基础建设几乎为零。

即便是富户,南北差距也是极大的。

前身记忆里有一件事,朱高煦记得很清楚。

当时北平河间府要修一条十二里的水渠,按道理来说,只需要富户出钱粮,官府派官差,派遣民间出徭役就可以修建起来。

这样一条水渠如果建设好了,河间府四万余亩耕地都能受益。

然而,就是这样一笔钱粮,整个河间府的富户都凑不出来,衙门只能去燕王府找他那便宜老爹拿钱。

相比较之下,江南一带若是修一条十余里的水渠,根本不用劳烦县中富户,仅乡镇富户就能集资修建,而田间贫农也因此受益,将这些富户称为“善人”。

这样的事情对比,足以能够看出南北差距,而这样的差距只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大。

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的帮助不言而喻,如果朱元璋将这上万贡生派往北方,再派钱粮修建水渠,那北方上千万百姓都能受益,慢慢的将南北差距缩小。

同样,这上万贡生如果留在南方建设,那南方的整体实力也将会更上一层楼。

想到这里,朱高煦不由看了看左右,望着那群他不认识的文官,他颇为感慨:

“这种受益的事情,居然无一人敢站出来为江南分一杯羹,看来我这爷爷确实将他们杀怕了……”

朱高煦感慨之余,不由将目光投向了前方的朱元璋,而朱元璋也在说完一切后开口“平身”,继而转身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王工部、郁户部!”

“臣在……”

朱元璋坐下后唤出两人,朱高煦也借机打量起了二人。

已经在武英殿陪同理政许久的他,自然认识站出来的这两位文官。

工部尚书王俊,户部尚书郁新,这两人是此次贡生下放的重要主事人。

这其中,王俊只是走走过场,因为如今的他年六十有五,想来致仕也就是这两年。

反倒是一旁四十来岁的郁新,颇让朱高煦在意。

郁新如今四十有八,是去年上任的户部尚书,也是早年在户部为皇家管理内帑的理政人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靖难攻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全本迷只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说《靖难攻略》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靖难攻略》最新章节。
苟在明末当宗室
苟在明末当宗室

朱慎锥来到大明成了宗室宗室实在不好混,俸禄克扣还要拖欠,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更要命萨尔浒明军大败,万历也没多少活头了,乱世将至,躺平就是死,总得搏一搏吧?

夜深 连载 257万字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1765年,周子布来到大幕将要拉开的南洋,他穿越成了河仙鄚家的子弟。在这风云激荡的前夜,他该如何整合纷乱的华人势力、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压榨?甚至北望故国,神州陆沉的悲剧何时结束。嗯,不如定个小目标,先从娶华人英雄吞武里大帝郑信的女儿开始吧!

人到中年纸老虎 连载 117万字

将军的小公主
将军的小公主

宴国皇家子嗣单薄,皇帝膝下目前只有一位长公主赵安玥。赵安玥受尽宠爱,顺风顺水的长到十五岁,正值及笄前后,大宴和大祁迎来战事,大宴连连败退,无奈投降。最终割三城,并忍痛将唯一的公主嫁给大祁将军顾淮景。*成婚当日,顾淮景回到洞房中,看到的就是一地狼藉。小公主身穿红嫁衣,站在洞房中,抬起下巴,朝他哼了一声“这个房间以后就是我的了,这里不欢迎你。”他笑了笑。*又横又怂不作死就不会死但明知会死还是要作死的小

插柳成荫 连载 90万字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一个穿越者继承大贤良师传承,推翻腐朽东汉帝国,建立全新星汉帝国,给诸天万界带来黄天秩序的故事。吕布戟灭神明,带来诸神黄昏。关羽刀斩邪魔,诛灭万界不平。“神罗是罗马,绿罗是罗马,这星汉怎么就不是大汉了!”——大贤良师丶万军之主丶万界先行者丶穆易。ps:这应该是一片种田文(大概)群号698098706

黄天秩序 连载 316万字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贾琂穿越红楼,成为贾家庶子。觉醒听劝系统,凡是听从带着恶意的建议,都会触发一次良性逆转。王夫人:“我就让他多抄佛经,他怎么就成了书法大家了?”贾母:“我只是说身为庶子不能继承家业,要有一技之长,没让他发明曲辕犁,得圣上封赏啊!”贾赦:“我真是逗他玩儿啊,我贾家虽然是武将世家,也没让你成为天下第一高手啊,你用不着这么听劝吧。”贾珍:“我让他娶秦可卿是为了我自己啊,谁知道我怎么就中风瘫痪了呢。”贾敬:

三吃糖豆 连载 184万字

家兄朱由校
家兄朱由校

1620年,这一年大明更换了三个皇帝,铁头娃努尔哈赤还在和熊廷弼死磕沈阳。东亚战场最精锐的白杆兵和戚家军才刚刚出发北上,局势尚好。卢象升埋头苦读,孙传庭还是小小知县。大小曹寂寂无名,东林党尚未变质。只是内朝党争再启,外朝西南土司将叛。父亲朱常洛初登大宝,兄长朱由校无心帝位。一声哀嚎,天子驾崩,妇人歹毒。要改天下命运,当从移宫案起……皇太极:“我大清远胜大明!”朱由检:“说完了?来人,放炮!”

北城二千 历史 连载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大中四年,牛李党争彻底落幕,大中之治势头凶猛。河陇之地,异族争雄,成王败寇。齐鲁的王仙芝还在倒卖私盐,黄巢还在证明考进长安轻而易举。这一年,在那众人所遗忘的西陲之地,一支兵马抓住机会,异军突起。脱胡服,换汉冠,沙洲军民高呼大唐万岁。有人意气风发,挥师向东,眼底充斥希望。也有人心知未来,谋求自立自强。刘继隆:“非我不忠,乃唐不义”

北城二千 历史 连载

[历史] 重生之朕即国家 东山小卤
[历史] 异域人生 西北苍狼
[历史] 淘宝大明 朝盖
[历史] 三国之蜀汉复兴 日出泉城
[历史] 猎明 青铜人头
[历史] 唐时归 长迷
[历史] 医入白蛇 杏林庸医
[历史] 娶个毛妹当老婆 羽林虓
[历史] 明末第一强藩 日日生
[历史] 宦海风流 天堂发言人
[历史] 乌衣天下 南明鲤火
[历史] 五胡明月 骑卷江山
[历史] 最终反击 水边梳子
[历史] 樱花下的血刀 雪夜中的十三
[历史] 大明之帝国再起 黑云长剑
[历史] 重生明末当皇帝 夏烽原
[历史] 纪元1701 忠孝仁义礼智廉
[历史] 大明至圣 一叶一钢筋
[历史] 大汉昌邑王 南柯子子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全本迷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全本迷

本页面更新于2024-09-17 03:57:06